你的位置:首页 > 未分类 > 文章正文

死亡、爱欲与疯癫——解析王威廉小说《暗中发光的身体》

王威廉 作品   2011年07月29日 10:24   评论»  

死亡、爱欲与疯癫

——解析王威廉小说《暗中发光的身体》

陈希

这是一篇耐人寻味、充满挑战性的另类小说。

哥哥三个月之前不幸死于车祸,作为“他最爱的两个亲人”——嫂子、弟弟陷入了无尽的悲痛。抑郁、孤独,行为怪诞,死亡的负面情绪笼罩着他们。弟弟空虚、手足无措,时常觉得自己孤独极了。孤独像是气球一样在他的小世界里面膨胀起来,把所有的东西都推远了。甚至对恋爱两年准备结婚的女友孟晓雪,他都觉得异常陌生而孤独,仿佛那种孤独是自己身上反射过去投给她的。而嫂子更是面无血色,形容憔悴、神情漠然,她的“现实”是还与哥哥活在一起。为此,她辞掉工作,上午去公墓,下午在家冥思,晚上到外面游魂似的瞎逛。她还活着,但是她所散发出来的气息都是冷寂的。为了帮助嫂子回到正常的世界,弟弟尽心陪伴、慰藉她,潜伏的欲望却被缓缓唤醒并渐渐升起,两个人的非正常交往最后滑向难以自拔的欲望泥淖。嫂子不再是嫂子,而是弟弟的女人,弟弟与嫂子通过疯狂的做爱来接受了哥哥死去的现实,企图从死亡的阴影中彻底走出来。

从亲人逝世的无限悲痛到叔嫂救赎的疯狂性爱,这种叙述的指向在常态下是冰火两重天,完全不可能出现,更谈不上互相关联。但是俗烂老套的“叔嫂恋”故事被作者妙手润饰后,化腐朽为神奇,赋予了充沛的情理和真实的细节,在阴暗、憋闷、紧张的现实压迫和促使下,客观处境的荒诞不经与主观感受的真实可信竟然达到了统一。

《暗中发光的身体》就是这样的作品,主人公在死亡、爱欲与疯癫三者之间徘徊、循环,死亡促发爱欲构成的审美关系向着不可控制的方向无止境地发展,最终并走向荒诞、背离和崩溃。小说叙述连贯,语言通俗而有质感,笔调沉实细致,张力松弛有度,引导读者步步走入反常异境而浑然不知。

死亡、爱欲与疯癫构成小说的叙述动力、表现对象和主题内涵。

死亡是小说叙述的动力,贯穿始终。小说开篇,就写到哥哥的死亡对弟弟的负面影响:哥哥总呆在他脑海中的某处,像一团挥之不去的黑暗。哥哥的身体就像一盏破碎的灯,而孟晓雪的身体之灯恰好强烈提醒着哥哥那盏熄灭的灯。死亡严重阻碍他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影响与孟晓雪的性爱。而结尾,孟晓雪为了帮助他走出死亡的负面情绪自杀,“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我现在就死给你看。”正是因为死亡,引发嫂子对哥哥的深切怀念,产生严重的悲情,出现飘忽、诡异的行踪。最后叔嫂之间的慰藉和性爱,更是因为哥哥之死而直接发生的。哥哥车祸的发生、癌症的绝望、服药自杀,这些揭示的是死亡的轨迹;叔嫂的孤独、悲痛、缅怀、慰藉,这些呈现的是死亡阴影;孟晓雪的误会、争执、救赎、割腕自杀,这些描写的是死亡的进行。整篇小说,充满死亡氛围和意象,仿佛在感受、触摸和展示死亡。

爱欲是小说表现的对象。小说围绕死亡叙述,但是死亡表象背后深层的动因是爱欲的存在。哥哥的死亡之所以影响深远巨大,主要原因在于深爱。其实,爱与死亡有深层关联。死亡是一种不可预见的绝对性的单向度存在,无法挽回,无可弥补,亲人和爱人的死亡激发活者对逝者感情的爆发,或悲痛欲绝,或以死殉情,这都是感情的极端表现。小说中,弟弟被哥哥的死亡围困着,被嫂子的痛苦围困着,世界被无形的情绪重塑了。弟弟“敬重和依赖”哥哥,也关爱嫂子。而弟弟和嫂子是哥哥“最爱的两个亲人”,哥哥为了让弟弟上大学,牺牲自我,放弃高考,单枪匹马去创业。而嫂子对哥哥更是无限深情:曾经不顾路途遥远和颠簸流产的危险,挺着怀孕的身子,坐长途大巴,走搓板路,历尽艰辛去探望哥哥;哥哥去世后,嫂子睡觉还保留先前的姿态和习惯,自觉睡在右边,总觉得左边有一种无形的存在。嫂子与弟弟发生性爱,首先是想到要生个孩子,而弟弟最了解哥哥、与哥哥的基因是最接近的。她的站街,是为了体会哥哥的困境和意图,走近哥哥的内心深处。诸如此类展示彼此深爱的真实、生动甚至荒唐的细节还有不少。弟弟与孟晓雪也不乏真情挚爱。

身体意象构成爱欲叙事的主要内容和叙述转折的关节。小说题为“暗中发光的身体”,这不免使人联想起穆旦的著名诗句“带电的肉体”。“暗中发光”,是隐喻现实处境的紧张和重压。维根斯坦说:人的身体是人的灵魂最好的图画 [1] 。小说人物的思想、情感甚至快感、欲望、力比多、无意识等通过身体发光的图画得到表达。孟晓雪年轻,充满活力和欲望,她的身体像是蒙着白纱的日光灯,热烘烘的,像热水袋。而哥哥的身体像一盏破碎的灯,因为那具鲜活的身体已经变成了死寂的尘土。孤寂、抑郁、悲痛,距离死亡很近的嫂子所散发出来的气息都是冷寂的,“身体就像是宇宙中的黑洞,吸纳着从她身边经过的光线,而她自身在不断地向内塌陷,扭曲了时间与空间”;当潜伏的欲望却被缓缓唤醒并渐渐升起时候,嫂子“虽然没有孟晓雪那样的热气腾腾,但也有着淡淡的热度”。这些记忆中的、梦幻中的和历史中的闪光发热、富有质地的“身体”意象,使我们感受了心灵的震颤,体会到文学的深度与奥秘。

《暗中发光的身体》书写死亡的阴影和爱欲的潜伏,混合历史与现实,如果仅仅是如此,那么这篇小说可以理解为以其特有的现代手法尖锐揭示了隐藏在历史中的困境和危机。但是从基调和主题上看,小说渗透进一种乖戾不安的阴冷质素, 呈现一种扑朔迷离的荒诞感和反常状态,超现实的隐喻性不言而喻。

此篇小说切入路径独特,生活细节真切,洞穿本质,但无意写实,而是以实写虚,非同寻常,将小说的审美触角延展至疯癫这样一个主题尖锐、内涵趋重的陌生领域。

疯癫从形式上看是一种反常状态,但是罗兰·巴特郑重指出,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从这个意义上看,疯癫成为小说《暗中发光的身体》的审美诉求。以疯癫来观照小说的死亡叙述和爱欲叙述,顿时豁然开朗,尽释前嫌,所谓荒诞不经的疑结迎刃而解;死亡和爱欲不仅构成小说的有机存在,而且诉诸疯癫,整体焕发震撼人心的艺术活力和意义。

小说最令人不解的是哥哥“异常”:哥哥向来身体健康,乐观通达,却不幸壮年身患前列腺癌症,曾经抑郁服药自杀。但身患绝症、面临死亡,且“那方面已经不行了”,温文尔雅、洁身自好、“很有道德感”的哥哥竟去找站街婊子。他疯癫犯傻的真实深层意图,却大出乎常人意料——是缘于死亡和爱。哥嫂彼此相爱,异常深切,但是哥哥面临死亡,预料自己死后妻子陷入悲痛之中不能自拔,于是做出道德沦丧的傻事,刺激妻子改变或减少那份深爱,这样将她从死亡中解脱出来。

哥哥的困境和疯癫,是他车祸死后嫂子剥笋般层层揭示的,但嫂子在车祸前三个月,就被医生诊断“现实感扭曲,深度抑郁,偏执性精神障碍”,患上严重的疯癫。但实质上,是不敢正视、无法接受丈夫身患绝症、离开自己的惨烈现实,沉浸巨大悲痛的反映。她想体会他的内心,想钻进他的世界,获得一种完整和永恒,这实际上是走近死亡。死亡、爱欲与疯癫,在叙述上实现了同盟合一,文本生发出动人心魄的力量。王威廉对疯癫的探索,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入微描写是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

福柯的《疯癫与文明》曾深刻分析死亡、爱欲与疯癫的关系,认为因爱得过度而失望的爱情,尤其是被死亡愚弄的爱情,别无出路,只有诉诸疯癫。疯癫的“这种惩罚也是一种慰藉;它用想象的存在覆盖住无可弥补的缺憾;它用反常的欣喜或无意义的勇敢追求弥补了已经消失的形态。如果它导致死亡的话,那么正是在死亡中情侣将永不分离。” [2]

给我一个支点,我便可以撬起地球。小说利用疯癫这个支点,解构了写实的伦理叙事。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癫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癫的历史。疯癫叙事在观念和精神层面上,显然具有先锋性。

中国的先锋小说在80年代上演了最具有挑战性的艺术演练后开始式微,进入21世纪呈现颓势。作为文本实验的先锋写作,当下已经风光不再,不成主流,但先锋写作的精神和意识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已经地悄然融汇到当代优秀作家创作的集体无意识之中。《暗中发光的身体》的先锋性并不体现为文体、语言的探索和技巧的玩弄炫耀,“语言实验”、“形式迷宫”、“能指狂欢”只是先锋的一种可能,而且这种探索的空间有限,但真正的先锋是观念和精神层面上的不懈探索,这种先锋是无边无尽,也是珍贵难得、需要保持和发扬的。

王威廉的小说很讲究叙述视角。他的引起文坛关注的近作《非法入住》、《内脸》 [3] 采用的是少见的第二人称叙述,而此篇《暗中发光的身体》则是选用的第三人称叙述,而且是限制性视角:“他”是小说中的人物,哥嫂的弟弟、孟晓雪的男友。“他”是一个叙述主体,但是在叙述哥嫂和孟晓雪的时候,又成为他者。这样造成主体与对象之间的间离性,形成一种反讽效果。这与小说的主题和基调是相辅相成,文脉贯通的。

《暗中发光的身体》立意是以实写虚,追求超现实性,但似乎在细部的真实和生活的质感上拿捏自如,获得成功,而在超现实性上,也就是逼近黑格尔所谓形而上的“高远的旨趣”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实”有余而“虚”不足!这种“不足”还体现为结尾不力。我的一位极富才情的朋友看完此篇小说,推许消费时代越来越稀少和愈来愈珍贵的先锋性写作,激赏叙述的流畅和描写的细致,但是不满意善良、热忱的孟晓雪以死救助男友走出死亡的阴霾——小说的结局显得有点突兀,“热水袋”孟晓雪的身体意象鲜明,而心路历程则含糊。而有些片段,譬如嫂子抠揉绿色叶片,似乎有游离的嫌疑。

王威廉等一批新锐作家致力先锋实验探索,深刻、敏锐而执着,有极佳的小说意识和卓尔不群的叙事本领。他们的文学探索预示着当代文学的变革与创新,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其中包含的艺术变化的可能性却是值得阐释的,也应该引起关注。


[1] 【奥地利】维根斯坦:《维根斯坦全集》第8卷,涂纪亮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76—178页。

[2] 【法国】福柯:《疯癫与文明》,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6页。

[3] 这两篇小说分别刊载于《大家》2007年第1期,《花城》2010年第3期

(陈希,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载《作品》2011年第3期(下)

本文现有2 条评论:

  1. 弟弟  

    哥,写的不错;加油哦!我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你;

  2. Laura  

    博主太有才了!我学习了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