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未分类 > 文章正文

符号的暴力——读王威廉《第二人》

王威廉 作品   2012年03月13日 9:16   评论»  

                                      刘凤阳

 

现代生活充满了各色各样的“符号”。王威廉的小说《第二人》(《花城》2012年第1期)以一种哲学的高度审视了“脸”这个特殊的符号,在曲折、别致、看似荒诞的情节中进行了一次思想的跋涉。“我”被一伙不明身份的人劫持到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在一座废弃的电影院里见到了幕后的操纵者“面具人”。原来他是“我”的小学同学刘大山,因为被汽油烧坏了脸,自小便有一张彻底毁灭了的、“狰狞如恶鬼”般的面容。正是凭着这张脸的“威慑力”,刘小山一步步飞黄腾达,成为一个亿万富翁,拥有了产业、豪宅、私人飞机等巨额资产。“恶”竟然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他因此对脸的威慑力深信不疑,并概括出了“威慑性滋生恐怖、恐怖滋生权力、权力带来财富”等一整套“人生逻辑”和“哲学”。然而“没有人能够抵御住这张鬼脸带来的恐惧与丑”,包括他自己。他陷入了极度的空虚中,他需要有人做第二个他,便精心策划了这场劫持,用巨额的报酬加暴力让“我”毁容,以真正理解他、理解“脸的涵义”。在最后时刻,“我”突然想起了庞德的诗句:人群中幻影般浮现的脸/潮湿的黑树枝上的花瓣。与魔鬼签署了条约之后,“脸”究竟是“坠入深渊”还是获得了新生?这个匪夷所思的结局以一种现代主义的方式,完成了对生活的玄思和诘问,也是对恶的力量的隐喻性反思,小说中充满了剖析与反讽的叙述。

 

                             来源:2012年2月27日《文艺报》

欢迎您发表评论: